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大辞典
□ 山西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海顺 /文
高师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教师教育特色上。能否凸显这一特色,不仅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也决定着高等师范院校在激烈的生存与发展竞争中的命运与走向
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已成为中国高等院校的普遍共识。对高师院校而言,如何通过以教师教育为核心的特色建设,保证“创新型——实践型”的复合型教师人才培养质量,是高师院校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承载历史文化积淀
凸显高校竞争优势
2002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课题组调查报告提出,大学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办学特色的内涵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从学校之间的关系看,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之处,体现为“个性”;从形成的历史角度看,具有“生成性”与“延续性”;从其品质看,具有“优异性”“先进性”“创新性”;从质的规定性看,办学特色的深层结构为学校独特的文化特征;从品质的可靠性看,具有“稳定性”与“持久性”;从价值角度看,是学校的生存方式与发展方式;从社会影响看,独特的“个性”能够被社会所公认。
高等师范院校的特色建设,即是构建并发展自身的独特个性,完善并创新自身的文化结构,宣扬并传承自身的教师教育优势,巩固并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特色建设是一个长期、有序的动态发展过程。高师院校的特色建设,需要通过组合和调整教育内外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总结我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学校的优秀经验,借鉴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促使整个体系向着良性或进步方向前进。特色建设要在前进过程中伴随创新和变革,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优势和特点,做到校有特点、生有所长。不同的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地域特征确定建设的突破口与关键点,做到“准”“实”“新”“稳”。“准”,即抓准特色建设的关节点,切中肯綮,集中精力,全力突破;“实”,即建设的内容能够落到实处,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建设能够产生实际的效果,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新”,要有创新性,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理念与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大胆创新;“稳”,科学规划,扎实推进,长期建设。
特色建设:
高等师范教育变革动力
高师院校进行特色建设,既是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内在变革的需要。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走内涵发展的特色建设之路,是高师院校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快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在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征途中,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院校,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正处在一个深刻转型期。这既为高师院校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教育培养体系已经向综合性大学开放,高等师范院校失去了曾经独有的在教师教育领域优先发展的政策优势,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联系相对脱节,实践环节薄弱,与实践联系不密切,赖以立身的教师教育学科体系陈旧,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教师培养的要求。从办学角度看,造成高等师范院校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高等师范院校没有办出自身的特色,至少特色不鲜明。这样,就直接造成高师毕业生在从事教师职业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的潜力并不明显。
实施开放办学战略
形成教育品牌优势;
第一,特色课程是高师院校特色建设的根本。
教师教育课程是师范教育区别于其他行业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标志,教师教育是高等师范院校固有的特色和优势。这就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要坚持和强化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师范性”课程体系。
要与时俱进地调整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凸显师范教育特色。对学生进行教师教育专业知识的培养是高师院校的教育特色,而体现这一特色的课程设计已经不能仅仅是传统的“三字一话”,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完善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我们认为完善的教师教育学科课程应该包括这样四方面内容:一是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使学生从深层次上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系统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二是教学技能课程,通过网络使用、课件制作、板书设计等课程强化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三是学科教材分析和课标解读,让学生熟悉基础教育各学科教材和新课标,提高教材的把握能力;四是中学课堂教学实践和观摩课,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中学课堂教学,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尽快、尽早实现角色转变。
要扎根基础教育实践,提高学生教育实践能力。一方面,通过教育实习,特别是“顶岗支教实习”等方式增加教育实践时间与教育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广泛而深入的教育实践中,磨炼意志品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与综合素质,尽快实现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高师院校的相关教师和研究生也要积极参与基础教育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认识,掌握大量第一手的研究素材,并从调查研究过程中提炼出一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从而站在基础教育研究和发展的前沿,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切合实际的理论指导,继而形成高师院校的特色和优势。
第二,特色人才是高师院校特色建设的关键。
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师资的重任,其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也就决定了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高师院校的人才特色,主要由教师特色和学生特色两方面构成。教师是高师院校承担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学生是高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师院校人才特色的强化,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
具有高师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是高师院校人才特色的核心要素。建设一批具有高师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是高师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师院校的教师,必须既要具备相当的学术科研水平、专业学科知识和广博的专业背景,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能将最新的学科知识带到课堂;还要熟悉基础教育实践,掌握相关的教师教育理论,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教师教育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使学生终身受益。
学科带头人是高师院校教师队伍的灵魂,集中体现着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因此,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是高师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由学科带头人领衔,凝聚科研团队,凝练学科方向、搭建学科平台、提升科研实力、培养特色人才,是高师院校师资队伍特色建设的必由之路。高师院校要继承和发扬其教师教育特色,就必须要有一批研究教育、研究教学的专家和学者,在教育教学理念、模式、途径、手段等方面的研究上做出成绩,突出特色,并积极参与到国家重大教育政策、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之中,发出声音,凸显影响。
培养“创新型-实践型”的复合型人才,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标志。复合型人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学术科研功底;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要有较强的从教和管理能力;要有适应素质教育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高师院校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加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适应基础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需要。同时,高师院校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以培养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特别是要扩大教育硕士的培养规模,提高其培养规格。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下一篇: 周口师院优秀校园文化促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