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另一部宋人笔记《避暑录话》记载,苏轼入狱,未知生死,让大儿子苏迈探听案情,如果听到宣判死刑的噩耗,就送一条鱼到狱中。哪知一个月以后,苏迈离京借钱,请亲戚送牢饭,亲戚误送腌鱼。苏轼见鱼大惊,写绝命诗寄给苏辙:“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诗意很明确,先说将家属托付给苏辙,又说但愿来生还能跟苏辙做兄弟。

  常有学者以“宋朝不杀士大夫”为理由,怀疑以上两段记载的真实性。其实宋朝皇帝从来没有“不杀士大夫”这条祖训,不信可以翻翻《宋史》:宋神宗曾将文官李逢凌迟,宋哲宗曾将王安石的外孙吴侔凌迟,宋钦宗派人杀死了蔡京的儿子蔡攸,宋高宗砍了太学生陈东的头,又将“篡位”的大臣张邦昌赐死。到南宋中叶,更有宰相韩侂胄、大臣苏师旦、状元华岳等人被杀……所以在乌台诗案里,只要皇帝真的动怒,苏东坡绝对难逃一死。

  苏东坡怕死吗?当然。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喜生畏死是人之天性,就连苏东坡也不例外。但在小命难保之时,苏东坡第一个想到的总是苏辙。

  不过还必须说明的是,当时宁可罢官也要为苏轼求情的人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其中包括驸马王诜、苏辙的上司张方平、苏轼的同乡范镇、苏轼的同学章惇、苏轼的学生黄庭坚、黄庭坚的舅舅李常、黄庭坚的岳父孙觉、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这些人都是官员,有的还是高官。后来苏东坡出狱,流放黄州,这些求情者也都受到牵连,有的被罢官,有的被降级,有的被罚款。

  比哥哥成熟,但也比哥哥迂腐

  比较哥俩的性格,苏东坡更加直率,更加幽默,更喜欢开别人玩笑,所以树敌较多。苏辙呢?少年老成,城府较深,所以在后半生升官更快。

  宋哲宗在位时,奶奶高太后垂帘听政,苏轼兄弟都得到重用。苏轼从杭州知州升礼部侍郎,又从礼部侍郎升礼部尚书。苏辙从户部侍郎升御史中丞,又从御史中丞升尚书右丞。宋朝搞的是群相制度,朝堂上一群宰相,其中“尚书右丞”只比“尚书左丞”低半级,相当于副宰相。到这时候,苏辙的官位已经比苏轼高了。

  苏辙为什么能做更大的官呢?因为那时候实际上的国家领导人并非宋哲宗,而是高太后。高太后非常谨慎,所以更喜欢生性谨慎的苏辙。

  但苏辙有时候又太谨慎了,谨慎到了简直欠揍的地步。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公元1091年六月,西夏十万大军入侵陕西,屠戮军民万余人。高太后召集群臣商讨对策,另外几个宰相都主张出兵反击,苏辙却极力反对。

  苏辙说:“凡欲用兵,先论理之曲直。我若不直,则兵决不当用。”出兵先看占不占理,如果我方不占理,坚决不能出兵。苏辙又说:“夏人引兵十万,直压熙河境上,不于他处作过,专于所争处杀人,此意可见。此非西人之非,皆朝廷不直之故。”西夏干什么出兵十万来打我们呢?因为我们对不起西夏。苏辙还说:“边臣贪功生事,不足以示威,徒足以败坏疆议,理须戒敕。”边疆守将跟西夏交战,属于贪功生事,于我大宋不利,朝廷应该申斥守将。

  其实西夏一直在攻打北宋边疆,王安石变法时期成功反击,夺回失地,还修筑了许多堡垒。司马光一执政,不仅将那些土地拱手送给西夏,还拆除了绝大部分堡垒。作为司马光的追随者,苏辙继续坚持绥靖政策,处处对西夏退让。他真实的想法其实是:西夏可以不遵守约定,我们大宋不能不遵守,因为一打仗就没好果子吃,“兵起之后,兵连祸结,三五年不得休,将奈何?”(苏辙《颍滨遗老传》)假如我们穿越到宋朝,给苏辙解释“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求出来的”这个道理,他不但听不进去,还会骂我们“贪功生事”。

  等到高太后薨逝,宋哲宗亲政,苏辙的相权很快就被剥夺,为啥?不仅是因为宋哲宗想要改换朝臣班底,也是因为少年皇帝年轻气盛,早就对苏辙的绥靖外交反感透顶了。

  弟弟为啥没钱买房?因为厚嫁了五个闺女

  假如抛开军国大事不谈的话,苏辙倒显得亲切可爱,像个真正的暖男。

  苏辙有几首诗提到买房的事,其中一首五言诗的开头是:“我老无定居,投老旋求宅。”另一首五言诗的开头是:“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还有一首七言诗:“我年七十无住宅,斤斧登登乱朝夕。”诗意都差不多,都是说自己到晚年还没有房子。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后赤壁赋》中的鹤

下一篇宋代女性有财产权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