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贾志敏

    每年全国人大会议后的总理答中外记者问,都是人们高度关注的“压轴戏”。公众越来越关注领导人在媒体上的各种表现,包括其风度、学识和口才。被媒体称为“平民总理”的温家宝,那温文尔雅、坦率真诚、举重若轻的答问风格,我们早已耳闻目睹,他的语言和他的人格一样魅力四射。

    一、 温良谦和,用心沟通

    温家宝总理谦和、温良的性格,使其不像是在答问,而是与记者促膝谈心,亲切交流。“据我知道,参加两会采访的中外记者有2000多名。因为今天会场的限制,到会采访的只有700多名。借此机会,我对记者们对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关心和客观公正的报道,表示衷心的感谢!”

    温家宝从现场说起,几句真诚感谢的话,一下子拉近了与记者的距离。

   “最关心两会的是全中国人民。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他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朴实无华的话语,传达出他关心民情、民意、民生的深情实意。他坚定而亲切地说:“我是用心来回答大家的提问。因此,我不紧张,也不害怕。”用心回答,用心沟通,这是火热的亲民爱民之心啊!

    台湾年代电视台记者就《反分裂国家法》提问时,流露出对这部法律“不太理解”的意思。温总理谦和地说:“你看到这部法律没有?”以恳切的语气,与台湾人士沟通,令人倍感亲切。总理的语言,直白无饰,质朴纯真,“在这里我首先要向2300万台湾同胞表示问候……”,声情并茂,一腔骨肉同胞之情溢于言表。

    在回答中印关系问题时,他深情地说:“请记者先生告诉伟大的印度人民,中印两国不是竞争的对手,而是朋友。”并演绎了一篇三千年前印度的著名古诗:“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的文化辉煌。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总理的一腔真诚,感染了在场记者,掌声久久不息,也感染了电视机前的国人,当然,也必定会感染山水相连的印度人民。


    二、居安思危,情系人民

    温总理在谈到发展大计时,以深沉的语调说:“我们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灾难太深重,这就培育了我们忧患的意识、生存的意识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这是对中国历史的深刻了解,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而形成的忧患意识,是对古人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统观念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感人至深!

    温总理从容不迫地说:“大会顺利结束了,但是我们面前的路是不平坦的,要保持头脑的冷静”并引用唐诗和《左传》中的名句,表达自己的心情:“形势稍好,尤需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表明他十分关注的是问题和困难,并且积极面对,努力解决。他坦诚而坚定地说:“我们这个国家太大,问题太多、太复杂、百折不挠、坚定信心、永远奋斗。”这是一个泱泱大国坚强有力的政府誓言,其真诚、其胸怀、其决心,感动国人、催人奋进。

    在回答“三农”问题时,温总理动情地说:“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深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的重要性。”这是温总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的具体体现。他的话饱含着对农民炽热的感情,把改革和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上,充分体现了情系人民、执政为民的理念。

    三、 沉稳缜密,一语中的

    温总理在回答“改革年”问题时,连用三个“要靠改革”,形成排比:“第一,清除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下台计——如何借助台阶摆脱窘境
·下一篇文章:周恩来:亲和得体的称呼技巧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qsyj.cn/news/ldkc/1283184718H30KGA80E36642C0EA9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