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2、掌握有声语言表达艺术的基本方法
(1)幽默法
幽默是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既受之于天又谋自于心的特有秉性,它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润滑剂。有了它便能冰释误会,稀释责任,缓和气氛,减轻焦躁,缓冲紧张;有了它便能使陌生人相识,孤独者合群,戒备者松懈,对立者化友。心理学家凯瑟琳说过:
“如果你能使一个人对你有好感,那么也就可能使你周围的每一个人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对你有好感。只要你不是到处与人握手,而是以你的友善、机智、幽默去传播你的信息,那么时空距离就会消失。”
如:一位美国记者采访周恩来总理,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派克钢笔呢?”周恩来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啊,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当时,我觉得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恳切地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认为有意义,于是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幽默法主要有否定式、岔道式和双关式三种类型:
1)否定式幽默
否定式幽默法是指对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从肯定其中一事物出发,随之加入另一个事物的内容而以达到否定前一事物为归宿的领导干部演讲语言艺术的方法。它在领导干部在演讲中经常应用到。
如:陕西督军冯玉祥审问美国人安德鲁和英国人高士林在西山随意开枪打死受保护的野牛事件。两个外国人在西山游玩时,随意开枪打死了一头野牛。冯玉祥审问他们。两个外国人说:“贵国政府在我们的护照上签有允许我们携猎枪的承诺。”冯玉祥说:“照此说来,如果允许你们携带手枪呢,你们不可以在中国境内任意开枪杀人吗!”很显然,是不允许任意开枪杀人的,那么,也就不允许开枪杀野牛。
2)岔道式幽默
岔道式幽默法,是通过反逻辑的方式造成幽默的领导者演讲语言艺术的方法。如:一个年轻的美国记者,请里根谈谈对联邦政府预算赤子问题的看法。里根有苦难言,沉默一下回答说:“我并不担心,因为你已经长大,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诙谐的幽默,既避开了锋芒,又不失礼貌和风度。
朱鎔基1999年4月8日访问美国,与克林顿谈到“中国威胁论”时,说:“美国的什么都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科学技术是一流的,中国凭什么威胁美国?”恰好这时,麦克风坏了没有声音功能了,大家听不清,出现了骚动。朱鎔基灵机一动诙谐地说:“总统先生,美国的麦克风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双关式幽默
双关式幽默法是利用一个词的语音或语意同时关联两种不同的意义并进行曲解的领导者演讲语言艺术的方法。
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游说罗斯福总统抗击德国法西斯。一天,当丘吉尔正赤身裸体、大腹便便地淋浴时,罗斯福总统不喧而入。当时的场面使双方都很尴尬。丘吉尔急中生智地耸耸肩说:“瞧,总统先生,我这个大英帝国的首相对你可是没有丝毫的隐瞒啊!”丘吉尔的一句双关妙语,使进退两难的罗斯福总统捧腹大笑,既幽默及时的掩饰了自己一丝不挂的窘态,又含蓄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也是毫无隐私与开诚布公的。
(2)委婉法
委婉法是运用迂回曲折的语言含蓄地表达本意的领导干部演讲的语言艺术方法。领导干部在演讲时,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话语,以此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这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缓冲”方法,尽管这仅仅“只是一种治标剂”(杰弗里•N•利奇语),但它能使本来也许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或观众)在比较舒适的氛围中领悟本意。
罗斯福就任总统前,曾在海军部任职。一次,他的一位记者(好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情况。这是军事机密不能向外说,不说又怕得罪记者朋友。于是,罗斯福灵机一动,向四周看了看,低声问到:“你能够保密吗?”他的朋友答到:“当然能够。”“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说,“我也能够。”
委婉含蓄的话语,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又没有使朋友难看,其积极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委婉法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讳饰式委婉
讳饰式委婉是用委婉的词语表达不便直说或使人感到难堪的领导者演讲的语言艺术方法。外交辞令中“两国人民是友好的”。
这一语言艺术手法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如:南方姑娘与北方姑娘对爱情的态度,就绝然不同。南方姑娘含蓄就是运用的讳饰法,北方姑娘很直率。
2)借用式委婉
借用式委婉是借用一事物或它事物的特征来代替对事物实质问题直接回答的领导干部演讲的语言方法。如:周恩来总理生前回答记者的问题。有记者问:“中国发行了多少人民币?”周恩来说:“发行了18元8角8分。”
3) 曲语式委婉
曲语式委婉则是用曲折含蓄的语言和融洽的语气表达自己看法的领导干部演讲的语言艺术方法。铁锤锤鸡蛋锤不破。正在研究。正在考虑等。再如:“铁锤锤鸡蛋锤不破。”“下雨天,留客天,留不留?”
(3)模糊法
语言的含义实际上往往是极其模糊的。美国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查德教授认为:“在自然语言中,句子中的词大部分是模糊集的名称,而不是非模糊集的名称。”美国学者弗朗西斯也认为:“程度副词+形容词”的词组,如“非常快”、“极其慢”等,“只有在中心才是十分清晰的,到了边缘就越来越模糊了。”
领导干部有时运用不确定的,或不精确的语言进行演讲、交际、公关,常常可以收到精确语言难以达到的效果,尤其是在外交场合。如报纸载:加拿大政政府限令某国驻加拿大商务处贸易代表于10日之内离开加拿大,因为他们进行了与其身份不符的活动。其中“与其身份不符的活动”便是模糊语言。
模糊法有两种:
1)言辞模糊
言辞模糊是指说话的语言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的一种方法。
如崇祯皇帝与内阁首辅大臣薛国观及次辅程国祥关于国库空虚借款一事的对话。两位大臣的语言就是模糊不清。
再如:一些外交辞令。我们承认“一个中国”。日本说:“不支持台湾独立。”
2)态度模糊
态度模糊就是遇到事情不直接表态、吞吞吐吐的一种方法。如:恩,啊。不过有时该模糊就模糊,不该模糊时就千万不要模糊。如老干部签文件用“0”来表示。针对这种情况鲁迅写过一篇《立论》文章来批驳这种人对事物的态度。
不过,模糊语言也需慎用。因为不同民族,对模糊语言意义的理解不一样。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在招待宴会上致谢演讲时,其中有一句话差点给两国政府的关系投下了阴影。田中角荣说:“……过去几十年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周恩来总理听后马上问:“阁下,您对日本给中国造成的损失究竟怎样理解?”田中角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解释说:“给您添麻烦这句话,包含的内容并不那么简单。我是诚心诚意如实地表达自己赔罪的心情,这是不加修饰的,很自然地发自日本人内心的声音,……我认为,前来赔罪是理所当然的。”田中角荣不得不再次表白的原因,是因为他运用了一个模糊词语——“添了很大的麻烦”,而这个模糊词语在中国人听来对过去的侵略罪行采取了一种极为轻描淡写的态度,因为这一模糊词语在汉语中的语意太轻。
·上一篇文章:公务员面试新题型:演讲题
·下一篇文章:领导干部的演讲艺术一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qsyj.cn/news/yjjq/12830102245C2C6HD069C8DBC39206F.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