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网

  到了元代,书法家鲜于枢称《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和以“中和之美”著称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媲美,此二书与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从此,《祭侄文稿》成了公认的天下第二行书。

  王羲之的书法,是舞,是中国之美;颜真卿的书法,是风骨,是坚贞不屈的精神象征。《祭侄文稿》,却是自然情绪生成的骨骼与血肉,是一个人的情绪与技艺共同造就的奇迹。

  因为情绪悲愤,泪眼迷离,这一篇祭文都是歪歪扭扭涂涂改改的,时而凝重苦涩,时而又神魂飞扬,时而笔势苍茫,时而又雄奇厚重,每个字都姿态不一,随意而为,肆意自然,整篇却又波澜起伏,血泪相合,宛如哀哭。

  《祭侄文稿》,不像颜真卿之前的作品那样端庄正气,它率真、随性,由各种情绪所流露,完全没有一丝刻意。加上颜真卿的腕力与功底,《祭侄文稿》为中国书法打开了一种新的格局,那就是随性之美、悲壮之美、无意之美。

  这是一篇“杂乱无章”的书法草稿,这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

  写到侄子的每一个字,都如刀一样,在他心上划一刀。这种疼痛,化成无法停顿的愤怒与惋惜,所以一篇字大都侧锋着笔,一笔最多写53个字,枯笔飞白相互参照,松透苍劲,恣意纵横。

  开篇还有点收敛情绪:“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有些许规整,后面越写越悲愤,越写越随性,字迹也忽大忽小,忽而涂抹修改,忽而泪落纸端,洇开一片墨,但一股气、一腔恨始终如一,于是全篇虽然涂涂抹抹,却气脉纵横,波澜壮阔。与其说这是一篇祭文,不如说是一份情感写真。

  比如一个悼心的心字,起笔刚劲,却飞白收尾,宛如心已碎;比如一个魂字收笔,苍劲中忽然凌空一笔,如爱侄魂兮飘归;比如一个称字,字形修长秀美,情绪似乎有所缓冲,却又力透纸背,恨意难消……全篇仅七次蘸墨,是情绪酣畅无暇顾及,是悲痛之情无法停顿,于是枯笔到底,飞白如瀑布一样落入纸端。

  《祭侄文稿》之后,颜真卿的字基调奠定,至刚至烈,再无改变。苏轼讲这篇书法:“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

  颜真卿开创的颜体字,丰腴,挺拔,方正端严,雄伟厚重,很有大唐气势。他以一己之力扭转了书法审美,将阳刚之气注入了毛笔中。

  《祭侄文稿》更是书法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月满天心)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红楼梦》里的水墨丹青

下一篇团扇里的东方之美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