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撮”,用力在唇;合口就是“合”,用力在满口。这些主要是指字在口中的部位和字的着力点。(像爱、高、在、歌等用力在喉。京、齐、坚、继等用力在齿。鱼、捉、钧、搓等用力在唇。东、跑、同、我用力在满口)。只有用“开、齐、撮、合”的方法来吐字,歌唱时“字”才会清楚,才能使声音明亮结实。

  我国民族声乐传统理论对汉字的读字要求是:“歌一字,字头,字身,字尾,以完成一字之音。字头即声母也;字腹即韵母也;字尾韵之结声也。”字头、字身、字尾是要求歌唱者把某些在声韵结构上比较复杂的一些字唱得更加结实圆满,并且利用其中韵母的转变,把歌音唱得更加委婉、曲折。要想唱好一个字,必须把字的头、腹、尾安排妥当,才能把字音唱得清楚。例如歌曲《黄水谣》

  唱时应首先将每个字的“字头”念清楚。“黄”字出声念“呼”(Hu);“水”字出声念“书”(shu);“奔”字出声念“勃(b);“流”字出声念“离”(li);“向”字出声念“希”(xi);“东”字出声念“得”(d);“方”字出声念“弗”(f);当字的字头出声以后,就引长其身(即韵母部分)。“黄”字引长唱“昂”;“水”字引长唱“呃”;“奔”字引长唱“恩”;“流”字引长唱“欧”;……最后,要念清字尾,也叫“收声”和“归韵”。“黄”字的“昂”要收入鼻中“ng”,“水”字要收“衣”(i);“奔”字的“恩”要收鼻中“n”;“流”字要收“乌”(u)……

  以上这种将唱词分成字头、字身、字尾的方法,也就是“出声”“引长”和“归韵”的方法。我国《乐府传声》上说:“唱词不清,此交代不明也。何为交代,一字之音必有首腹尾,必首腹尾已尽,然后再出下一字,则字字清楚。如一字未尽,或已尽而未收足,或收足而交界处未能划断,或划断而下字之头未能矫正,皆为交代不清”。由此看出,“字头”“字腹”和“字尾”是字音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有机地联系着,任何一部分运用得不恰当,都会影响整个字音的清楚和响亮。所以,每一部分的特性必须表现清楚,这样才能做到吐字有力,收音恰当,全字清楚。

  三、歌唱中的咬字与情感表现

  歌唱中的咬字发音由于表现情感的不同,咬法上也是变化多样。我们不能只是孤立地研究咬字吐字的方法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语言如何表现感情。歌唱的艺术魅力取决于情感表现的深度,因此歌唱中情感抒发必须通过字来具体体现,使歌唱的咬字发音必须服从情感的需要来表现。

  歌唱时的吐字,由于歌曲本身的特点使情况各有不同。同样一个字,由于意义、语气、快慢、曲调、音节、口型、音色的不同,尤其由于情感的不同,在咬同一字时有着极为细致的差别,其内涵各异。如“来了”这二个字,有几种不同:(1)来了。(一般的应允、搪塞),心情平静,吐词过程快而短,声音弱、气流小、口腔活动小;(2)来了。(兴奋、喜悦)心情高兴激动,吐词夸张,声音高;(3)来了!(受人骗之后,很生气),心情气愤但又克制,吐词过程慢,声音不明亮。在不同的歌曲里,由于感情的需要,咬字发音方法也就不同,有慢咬、快咬、硬咬、软咬。有慢咬快发、缓发晚收、快咬慢发、紧咬缓发等等,要做到咬字发音轻快敏捷、干脆利索,这些都是为了配合感情而使歌声更加婉转动人。例如优美抒情的歌,必须柔和地吐出每个字;威武雄壮的歌,必须有力地吐出每个字;含蓄的与奔放的;激昂的与愤慨的等等不同特点的歌曲,都要求演唱者掌握好唱每首歌时咬每个单字的分寸。我国歌剧《红珊瑚》中有一唱歌:“鱼霸的天下何日了?渔家苦难几时尽?”这两句歌词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如果歌唱者忽视了歌曲中的咬字与情感表现,把不应该咬紧的字咬得过紧,而应该咬得紧的字却又咬得软绵绵,就无法表现出珊妹内心的悲愤激动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谈语气词“啊”的变读
·下一篇文章:播音发声特点的形成要点应包括哪些?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qsyj.cn/news/pth/12831123656687I7EDF07004KJAG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