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4. 巧妙地应对哄场
  哄场也可以称之为搅场,就是恶意破坏现场秩序,使发言者不停被打断,甚至被迫终止。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单向交流中。通常的情况是听众开小会、串座位、随意进出、喧哗、嘲笑、喝倒彩、吹口哨、瞎鼓掌等。
  哄场出现的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听众本就对发言者有成见,是反对派。 之所以来听,就是想来钻空子、找岔子,不管你怎么说,他都要搅。 二是发言者思想、学术、业务等水平不高,听众觉得言之无物,听下去纯粹是浪费时间。三是讲话内容听众不感兴趣。
  实际场景中,对搅场的出现发言人只能自己去控制。那种依靠与听者有利害关系的他人出面干预、压制,或者自己愤而退场之举,都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那样做,产生的负面效果可能会更差。因此,发言者必须主动控制哄场,这时就需要不露声色地迅速判明产生哄场现象的原因。 因为,不同的原因应对以不同的策略。
  缓解矛盾的方法可采取“当即纠正”或“借错为靶”的手法加以补救。所谓“当即纠正”,即将错话搁置一旁,将正确内容再讲一遍。 这样做虽然纠正了错误,也没有正面认错,但毕竟露出破绽,且内容会明显重复。采用“借错为靶”,就是将错话当作反面论题,树立靶子,然后进行批驳,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到正确的内容上来。这种补救方法不露痕迹,甚至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活跃气氛的效果。 例如,有位演讲者不慎说了一句错误的话,他当即意识到了,便灵机一动,故意将错话重复一遍,然后机智地说:“显然,听到刚才这句话,大家都笑了。大家想想,这句话究竟错在什么地方呢?”接着便对错误逐条逐款进行批驳,使人感觉到演讲者是有意树立靶子,从反面进行论证。 这种控场技巧实在令人叫绝!
  而如果是上文中的第三种原因,演讲者最好展现出自己的幽默风趣,以使现场生动活泼起来。 这在前文中也有大量论述,在这里就不再多言。
  5. 面对责难怎么办
  在演讲的过程中遇到责难也是常有的事。 所谓责难,就是责备非难,大致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所谈有疑问或不同意见而提出问题和反对意见,多为善意的;另一种则是故意刁难,搞恶作剧,以达到让发言者难堪、出丑的目的,多为恶意。
  鉴于上述情况,领导者演讲时面对责难的控制,也必须有所区别。
  (1)面对善意的责难时
  如果所面对是善意的责难,演讲者就应尽己所知,认真、负责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解答对方的问题。 只要不是涉及国家、组织机密和有伤风化等内容的,都应有问必答,不可用“无可奉告”之类的外交辞令搪塞。 如果确实回答不了,也要老老实实地表示歉意,或者留下另行探讨的话语。
  (2)面对恶意的责难时
  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演讲者大胆一些,应针锋相对,坚决、果断地当众揭露制服。手法上可以多样化:或反唇相讥,或以牙还牙,或幽默风趣。总之,不能让其企图得逞。如果不予理睬、拒绝回答,或者发火、生气,或者令其离开或自己离开,都是不恰当的。 因为这不仅会助长其气焰,混淆其他听众的视听,更会有损自己的形象。
  请看这个事例:
  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一次在莫斯科演讲, 猛烈抨击时弊和庸俗文人的行径,致使某些感到“冤屈”的人骚动起来。有个家伙企图中伤马雅可夫斯基,喊道:“您讲的笑话我不懂。 ”马雅可夫斯基幽默地说:“你莫非是长颈鹿? 只有长颈鹿才可能星期一浸湿的脚,到星期六才感觉到哪! ”听到这话,那家伙暴跳如雷,大声嚷道:“我说马雅可夫斯基,您怎么把我们大家都当成白痴啦? ” 马雅可夫斯基故作惊异地回答:哎,您这是什么话? 怎么是大家呢? 我面前看到只有一个人。 ……”就这样,马雅可夫斯基以幽默的语言、辛辣的讽刺,制服了别有用心的破坏者,扭转了演讲的被动局面,最终赢得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掌声。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高速公路收费服务语言技巧
·下一篇文章:领导与口才知识全集-第十九章当众演讲时的领导说话技巧2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qsyj.cn/news/yjjq/12830112520DK1FJ346HAAH3EE7E710.htm


相关内容

演讲与口才训练方法

佚名

16种演讲与口才训练方法

佚名

什么是脆弱知识综合症

佚名

人际交往要巧妙运用说话技巧

佚名

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

佚名

教师礼仪知识

佚名

在校学生礼仪知识

佚名

和领导一起喝酒的礼仪

佚名

舞会礼仪知识

佚名

商务接待礼仪基本知识

佚名